来源:教育资讯 编辑:江西新东方 时间:10-25 点击:106
备受关注的全国高考,在初夏时节缓缓拉下了帷幕。这是一场国人瞩目的事件,但同样广受争议:曾经的精英式教育、处于象牙塔顶端的学子,历经4年之后,换来的是焦虑与阵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就业,已然成为横在他们面前的一座大山,而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已经是一个逃不开、躲不过的话题。
大学生就业困难重重
事实上,大学生就业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然而一个个惊人的数字依然预示着他们就业的重重困境。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将会有600多万应届大学毕业生走出大学步入社会,这些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早已褪去“天之骄子”的光环,因为残酷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足够让他们清醒的正视现实。
然而,现实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残酷,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吴江表示,从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压力还将不断加大,并且在十二五期间达到一个峰值。这有着详实的数据支撑,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人数都已超过600万,而在整个十二五期间,这一数字还将攀升至800万以上且连年保持,如果算上往届还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这一数字将呈几何倍数增长,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却不会大幅增加,那么也就是说,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大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就业局面还将持续。
这还仅是从供需角度来解读大学生就业的宏观环境,而聚焦到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严重失衡更是将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推向险峻的境地。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十年的扩招,教学质量已不再是精英式教育,空泛的专业和毫无压力的学习,让学籍已不再是水平与能力的标尺和象征,所谓的“含金量”也无从体现。另一方面,“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企业用人观,使企业在面对不具备专业技能的应届生求职者时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这也是大学生无法就业、就业率低的较主观因素。
职业教育给力就业成亮点
虽然就业形式严峻,但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依然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很多职业教育院校和民间职教培训机构的毕业生却持续走俏人才市场,成为中国教育体系“就业板的优绩股”,这与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窘境形成明显反差。
而追根朔源不难发现,职业教育的着力点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多年来在“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指导下,职业教育机构与时俱进的开设相关专业与技能培训,并根据企业需求适时调整、创新授课模式与方向,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并适应行业发展。
江西新东方烹饪学院独创互动式“模拟餐厅”教学,加强实战操作,名师大厨手把手辅导。及时更新教学教材,加强教学环节,组织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竞赛,以赛促教。但江西新东方烹饪学院并没有关起门来办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实习实训,都始终和企业紧密沟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职业教育注重“学力”助就业
事实上,职业教育院校和类似于江西新东方烹饪学院这样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的确确在就业市场绽放出特有的魅力,然而后者,更是在当前高等教育“产能过剩”背景下,成为推动学生就业的一股中坚力量,这与其充分培养学生的“学力”有密切的关系。
江西新东方烹饪学院实施“技术+学籍”的培养模式,学校在全国各大省级城市设置了就业办事处,多重措施保障学生的就业。办学20多年以来,已向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人才,有些学生已经走向国外,将中华饮食传播到世界,也将江西新东方烹饪学院的美名扬名海外。
显然,通过提升学力和职业化水平,实现的是专业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培养的是企业“直需”型人才,直接将学生求职时的角色由“需要工作的人”转变成“工作需要的人”,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原因了。
来江西新东方学技术+升学+优质就业
多大了: